8月4日电 盛夏时节的云南宁市昌宁县耈街乡水炉村水炉村民小组,别具特色的房屋与生机盎然的核桃林交织,形成了一幅美丽画卷,袅袅的炊烟升起的是希望,更是浓浓的乡愁。走在水泥路上,41岁的村民于海贵十分轻松惬意。他说:“美丽乡村项目建设让水泥路已经硬化到各家各户,寨子干净整洁,产业一年比一年好,我们的日子也是芝麻开花节节高。”
其实,在十年前,于海贵所生活的村庄,还是有名的贫困村,交通不便、生产落后。多年来,县乡一边鼓励村民发展烤烟、核桃产业,一边谋划着村子的长远发展。2010年,水炉村实施了新农村建设和扶贫整村推进项目,通过项目带动和大力发展烤烟、核桃产业,2015年,水炉村民小组78户人家已发展烤烟494亩、核桃1424亩,农民人均纯收入8250 元,比2010年增长6250元。于海贵也在项目扶持和产业发展中尝到了甜头,2015年他家的家庭纯收入已超过了10万元。去年,于海贵投入近80万元建起了新房,一家6人住进了400多平方米的特色民居。于海贵说:“这全靠了政策又好,靠了各级的帮助和指导,现在住着也比较舒服,环境各方面也好,现在么生活水平也提高了。”
昌宁核桃种植历史悠久、适生地域宽广、种质资源丰富、内在品质优越。近年来,昌宁县立足于县情实际,确定了“建设全国最大的泡核桃加工贸易集散地”的目标,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大力发展核桃产业,着力打造“核桃树下的新农村”,让山区群众过上“核桃树下的新生活”。截止目前,全县核桃种植面积已发展到180万亩,挂果面积95.45万亩,年产核桃干果2.5万吨、产值7.5亿元,占林业总产值的65.4%。农民人均核桃面积6亩、人均核桃收入2460元。核桃产业已成为推动了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助力。
和水炉自然村一样,近年来,昌宁县大大小小的村庄都在发展变化着。自2006年开始实施新农村建设以来,昌宁县就立足县情,把“美丽乡村、幸福家园”作为建设目标,稳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通过村庄道路硬化、环境整治、危房改造等项目,改善项目村基础设施、人居环境。特别是“十二五”以来,因地制宜、不断创新,精心打造了一批立得住、叫得响、推得开的新农村示范点,截止目前,全县共组织实施各类新农村建设点835个,累计投入资金11.35亿元,为美丽乡村建设和脱贫攻坚打牢了基础、创造了条件、积累了经验。
“从水炉的发展和变化可以看到,不论是新农村项目的实施,还是美丽乡村的建设,不仅仅是硬化一条路、刷白一片墙的形式。更重要的是要改变等、靠、要思想,转变观念、积极发展产业。只有产业发展了,美丽乡村建设才有实实在在的内容;只有产业发展了,才会让形式的空壳村变为内涵丰富且富足的美丽乡村。”昌宁县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昌宁县新农办主任杨中全说,昌宁县在推进新农村建设,建设美丽乡村进程中,始终把生产发展放在首位,立足每个村的特点培育骨干产业,着力建设核桃树下、古茶树下、生态茶园中、水果园中等各类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的美丽乡村,实现产业强与家园美的有机结合,实现农业和农村发展的良性循环。2015年末,全县共有核桃180万亩,茶叶25万亩,蔬菜20万亩,水果20万亩,蚕桑10万亩,澳洲坚果10万亩,农村劳动力人均拥有大小春粮食作物3.1亩、核桃8.6亩、茶叶1.2亩、甘蔗2.3吨,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323元。(吴再忠、张忠海)
隆阳区3580元/m²
隆阳区4500元/m²
隆阳区3500元/m²
隆阳区4000元/m²
隆阳区7600元/m²
腾中市4800元/m²
隆阳区50万元
隆阳区640万元
隆阳区123万元
龙陵县45万元
隆阳区148万元
隆阳区4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