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六曼公路沿着云南怒江而上,当行至隆阳区芒宽乡芒合糖厂附近,如果你隔江眺望就会发现杂草之中的小村子,远看‘小矮房’酷似畜牧养殖所用建筑,这些年来路人们总会对这片闲置无人居住的移民村充满好奇,一些当地人称它是‘鬼村’……”
大约十年前,政府出资在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杨柳乡联合村双虹桥大沙坝为移民建盖了230户安置房,当时提出联合办学、整合教育资源而撤并学校,大沙坝移民区盖了小学,当初有120多户农民为了娃儿读书被搬迁,时间过了十年之久,目前只有12户村民居住,为何百姓不愿在免费的安置房里居住?现在又实施“精准扶贫,易地搬迁”政策,勉强在此居住的12户居民,面临再次搬迁却不敢搬迁?为此笔者进行了实地走访调查。
移民村人烟稀少远观似“坟墓”
笔者来到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杨柳乡联合村双虹桥——移民村的对岸,隔河观望竟没有一丝人的气息。正值雨季的怒江如发怒的雄狮阻断了笔者的前行之路,正犯愁时一位驾驶三轮摩托车的大哥过来了,笔者问到:对面的那片小房子是移民村吗?杨大哥说:“那里好像是敢顶移民村,七、八年前政府把那一大片土地征收,为每户人家建盖了两格屋子,大概建了两百多间呢,刚开始搬来了很多人,过了几年很多人家又搬回到老家去了,那些人也是很可怜的,平时出来赶街要么是步行五公里来到双虹桥坐车,要么是冒着掉江淹死的危险骑摩托车,总之交通极为不便,下雨天连摩托车都不敢骑,村民在移民村脚设了一个渡口,方便出行,最近接连下雨江水过大,不敢摆渡,村民只能从小路绕道双虹桥。每户村民被征地一亩,才建了两格小房子,其它的什么都没有让人家全家搬去怎么住?在河这边看小房子就像‘坟墓’一样,让人家住也住不成,吃也吃不成,生活不下去,只得又搬回山上老家去。”当我提出让他骑摩托送我去移民村看看,他说:“我没有胆量骑,只有江那边的才敢骑!”我从他的话语中感悟到移民村农民的胆量是谁逼出来的?
要致富先修路
笔者在村民的指引下找到了双虹桥,从双虹桥上颤颤巍巍地走到了桥对岸,经过桥面之时发现桥板大多已腐烂,桥下河水湍急,铁索严重锈蚀,从内心再次佩服当地居民的胆量。到了桥对岸之后沿着一条蜿蜒崎岖的小路向着移民村进发,无奈烈日炎炎,山路崎岖,加之前几天刚下过雨,有些路段泥泞不堪,根本不是路。走了七十多分钟后终于来到了移民村。顺着一条一米多宽的土路进到了村子里,令笔者意外的是一路走来看到的是一些破败的空心砖盖的小房子,一看便是久无人居的样子,房前屋后长满了野草,一片狼藉,笔者带着好奇心继续前行,终于耳边传来了有人讲话的声音,循声走了十多分钟来到一农户家门口。看到一位大哥和妻子正在忙着管理牲口,大哥看到有客人来了,便连忙放下手中的活招呼客人,在聊天中了解到原来这位大哥是保山市隆阳区杨柳乡联合村绿竹寨的村民。大哥祁兴明(53岁),妻子李菊芳于2007年由联合村绿竹寨搬来大沙坝已有九年之久。祁兴明介绍说:“2007年提出联合办学整合教育资源在这里办了一所小学,政府征收了现大沙坝的土地实施本地移民政策,由政府出资,村民出地建盖砖木结构房屋,为了方便孩子上学,两三个寨子的人都搬来了这里。当时搬来了一百多户人家,学校有一至六年级,有六、七个老师,有一百六十多位学生,老师都是本地人,外地的老师不愿到这里来教书,老师走路下来上课,周末又走回去,来回极为不便,有的老师强烈申请就算不当老师也要调离,2013年政府又提出实行‘一村一校’制,这所学校垮掉之后学生去外地找学上,为了生产生活很多人又搬回了老家,现在大沙坝有二百三十多间安置房,每户村民房屋占地五分,整片移民村大约占地115亩,村里设有一位移民村村长,村长在城里买了房子,没有使用安置房,目前常住于此的只有十二户。这里的交通条件太差了,种一点甘蔗和芒果都运不出去销售,有的时候骑摩托车去赶街,遇上下雨连摩托车都骑不回来,只能交费停在河对岸的饭馆请人看管,待天晴路面干了以后再去取,这里的交通严重影响了经济的发展,俗话说‘要致富先修路’,只有把道路打通,带动经济发展,移民村的人才能过上好生活。”
几经折腾负担加重
原家住保山市隆阳区杨柳乡联合村石岭岗的张发春(46岁)与祁兴明大哥一样搬来大沙坝已经九年了。张发春说:“政府盖好安置房让搬迁的时候是极不乐意的,但是后来学校也搬来了这里,为了方便孩子上学不得不搬。当时孩子还小生活不能自理,父母来这里也不可能只为了给孩子做点饭吃,照顾他们的生活起居,作为一个家庭是要生产生活的,于是全家搬来这里,但是这么两格小房子无法满足居住,有些村民没有搬来此地居住,留有一些空房,可以出钱购买,每套1500元,于是向亲戚朋友借钱买了两套安置房,已经在这里生活了九年,主要靠种植甘蔗维持生计,由于交通不便自己种的十多亩甘蔗运出去销售很困难,只能改种玉米来发展养殖,每年养几头猪和几只鸡到集市上去卖了换点钱花。当年为了方便孩子上学搬来此地,才几年时间学校就垮掉了,小女儿只得去芒宽中心小学上学,在那里读了三年,现已小学毕业上了初中,在这里自己投资建了猪圈豢养了几头猪,生活刚要起步又让我们搬迁,要求再次移民到大白坟,这次听说是‘山体滑坡’移民项目,去年二月份宣传动员再次移民,说是由政府找施工方来实施,个人投资四万元盖一层平房没盖成,又让出一万元,房子盖好后给两万。前一次移民时欠下的债都还没还清,哪里有钱再进行一次移民?”
祁兴明说:“我家在大白坟自己投资二十多万建了两层平房,每家的房屋占地面积仅为三分地,院场太小,搬上去养牲口连猪圈都没有地可盖,在下边至少还可以养几头猪,吃穿不愁,搬上去连喝水都困难,在下边虽然也很困难,现在的饮用水是从山上的地下水压下来的,移民时铺设的自来水管破损无人管理,这常住的十二户人家组织自行修理。现在水管又坏了,自来水没有,村民靠使用骡子去大洼塘驮水回来用,过几天又得组织村民去修理,重新更换水管。”临走前笔者亲自丈量了祁兴明家的房屋面积(长4.5米,宽3.4米),像这样的房子每户分到两小格。
房屋倒塌学校破败
2007年由政府出资建盖的移民安置房历经九年风雨已倒塌很大一部分,还有一些早已是风雨飘摇,濒临坍塌。笔者在向村民了解情况后,在移民村里走访查看,发现很多房屋主墙体已经坍塌,瓦片坠落,房前已是杂草包围,进出的路有些已看不出来了,有大部分房屋无人管理,墙体开了很多道‘口子’房檐被雨水严重侵蚀,摇摇欲坠已成危房。了解安置房的基本情况后来到了原来的小学校址,教学楼很多窗体已严重破损,碎玻璃随时都有可能掉落下来,教学楼前后也免不了遭到被破坏的厄运,教学楼前面长满野草,上面还有一些牲畜的粪便,原本漂亮的教学楼无人问津,楼梯间扔了一些破烂衣服。据祁兴明大哥透露,这里的移民安置房和学校总共投资了七百多万元的,花费如此巨资建设的工程项目怎么会变成了眼前的破败景象呢?
笔者将继续关注。吴仕平 孙贵升
来源:北方网 http://economy.enorth.com.cn/system/2016/08/04/031095173.shtml
隆阳区14000元/m²
隆阳区3580元/m²
隆阳区待定
隆阳区待定
隆阳区4500元/m²
隆阳区待定
昌宁县60万元
隆阳区40万元
隆阳区48万元
隆阳区59.8万元
隆阳区64万元
隆阳区23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