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传统文化的传承者
祁晓龙,来自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杨柳白族彝族乡联合村的28岁彝族小伙,现任该村小学校长,彝名曲比阿乌子。祁晓龙从事山区教育六年多来,一直致力于继承和弘扬彝族“腊鲁文化”,改变落后的山区教育面貌,重视将传统的民俗文化融于现代知识教育中,为守住彝族祖辈的留下的文化遗产,多年来觅寻被商业经济日竟刨蚀的彝族文化之根源。
据了解,2016年4月份,祁晓龙受保山市国森武术俱乐部的邀请,在保山市政府、保山市体育局及社会各界人士的支持下,加入了2016年第六届国际功夫武术交流大会保山代表团,远赴俄罗斯参加第六届国际功夫交流会。第六届国际功夫交流大会于2016年7月22日在莫斯科国际贸易中心环球体育馆召开,来自世界各地四十多个国家、八十余支代表队、一千多名运动员以武会友,论剑“千顶之城”。
继第五届国际功夫交流会在北京举办后,本次莫斯科赛事变得更加多元化和全球化,与会国大幅增加,拳种更加多元。尤为突出的是少数民族非遗文化的渗入,让人们的眼界不只局限于悠悠众口下的少林武当南拳行意,真正的体现了高手在民间这句话。祁晓龙在本次交流大会上分别荣获中国传统器械项目彝族“大钹拳”金牌和中国传统武术项目彝族“小四门”银牌,将彝族文化从偏远山区传播到国外,展现在了世界舞台之上,对民族文化的传播和发扬起到了深远的意义。
得知祁晓龙在赛场上的出色表现,邻里街坊都赶到祁晓龙家里来祝贺。作为师父的祁发贤当然也不例外,他高兴的对记者说:“晓龙能够在赛场上获此大奖,作为师父的我别提多高兴了,他现在的拳术已经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了,能达到这个高度,与他自己的努力分不开。他当初找我拜师学艺的时候,我就看出这孩子有悟性,而且心地善良,所以我才将自己的所学全部教授给他,看到他今天取得的成绩,果然没有辜负我的期望。”
据祁晓龙介绍,彝族“腊鲁拳术”起源于彝族先辈防身所需,在旧社会,彝族山区山高林密,当家男子经常只身外出,时常受到野兽和毒虫的袭击,彝族男子便根据走脚的经验,结合当地山区大坡小坡的实际情况,长期积累后摸索出了一套专门针对野兽近身格斗的拳法,这种拳法拳速快,刚劲猛,身法灵活,腾闪挪移,常以出其不意的招数将野兽制服。民国初期,彝族腊鲁拳师整理拳法,摒弃了其中不实用的招式,取其精华,正式形成了今天我们看到的腊鲁拳术中最精华的“小四门”。解放后,政府开山修路,野兽逐渐减少,腊鲁拳法亦融入到本民族祭祀活动中,作为拳术表演出现在彝族盛大的“火把节”中。“彝族本性善良,不愿伤及野兽性命,出拳常常点到为止,制服野兽后脱离险境便可。经过漫长岁月的沉淀,综合各家拳法所长,路数日渐成熟。‘小四门’”作为彝族腊鲁支系的看家本领,有着特有的门规,就是单传且只传于彝族男子,经过一代又一代的传承和发展,‘小四门’得以传袭至今。”祁晓龙对记者说到。
祁晓龙还向记者透露,因为自己常年收藏各种刺品绣片,整理彝族人特有的山歌曲调、民间故事等。在此过程中,他突然意识到祖辈世代相传的彝族腊鲁拳法“小四门”即将面临失传的危机,为了不愿看到“小四门”失传,他决意学习这种古老的拳法,在邻里寨里四处拜师,最后在本地著名彝族拳师祁发贤的指导下,学习腊鲁拳术。三年多来,祁晓龙得师傅的器重,加上自己的勤加练习,终于将“小四门”全部路数练得格外精通。
虽然取得了这么好的成绩,但是祁晓龙还是对此表示了担忧。他告诉记者,自己刚开始学的时候压力非常大,因为自己在学校的事情比较多,很少有时间学拳。而且,学拳过程很辛苦,特别考验一个人的耐心,他担心这些古老的拳法会失传,那样的话自己会感觉愧对祖先。通过自己的不断摸索,祁晓龙大胆变革,改变传统的武术形式,将彝族传统武术融入学校教育教学当中,通过学生的不断练习,将文化精髓从武术中彰显出来。这样,既达到了强身健体的作用,又能更好地保护彝族传统武术。
云南保山奔腾地产“农民街”董事长一行拜访深山里的世界冠军
祁晓龙还表示:“在以后我会继续练拳,努力成为这方面的大师,我会将这件事当做自己的事业来做,将我们彝族传统武术、传统文化更好地发扬下去。同时,我也希望能够参加更多类似的比赛,通过比赛让更多的人知晓我们彝族‘腊鲁文化’,使‘腊鲁文化’不断的传递下去,让‘腊鲁文化’得到更好地发展。” (杨健 记者 邵维岑)
隆阳区14000元/m²
隆阳区3580元/m²
隆阳区待定
隆阳区待定
隆阳区4500元/m²
隆阳区待定
昌宁县60万元
隆阳区40万元
隆阳区48万元
隆阳区59.8万元
隆阳区64万元
隆阳区23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