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鼎盛时期,现今保山(永昌)是全国第二大郡,相当于现在的上海,璀璨的历史文化底蕴让保山千年来沉淀了厚重的南方丝绸之路重要的地位……历史遗迹是一个地方历经沧桑沉淀下来的文化遗产,譬如伪造很多假古董,让子孙在书本里找文化,不如重金保护现存为数不多的古迹,当今不能让历史尘埃余存下来的古迹再受伤害。”一位保山从事历史文化保护的人士说。
保山为云南历史上开发最早的地区之一,公元前21世纪,保山的先民就在这里建立了哀牢国,西汉置不韦县,东汉永平12年(公元69年)设永昌郡,为当时全国第二大郡。保山市隆阳区城南5公里处永昌路东侧,有一个村子名叫诸葛营,又叫汉营,最早称凤凰村。
诸葛营的汉文化历史久远丰厚,仅是诸葛营村名的来源,就有其悠久历史。据村里武侯祠中明宣德年间孔初撰写的《诸葛忠武侯祠记》载:“民相谓曰,若等诸葛公遗民也,相率安营屯兵,以生以长,遂名之曰诸葛营。复于营中构诸葛祠。”明万历《云南通志·卷二》也说,诸葛营“相传诸葛孔明南征屯兵之所。孔明既凯旋,汉人有遗于此者,聚庐世居,至今犹称为旧汉人。”这说明,诸葛营的汉族居民至少在明代以前就在此定居,而不像云南其他许多地方,汉族居民多是明代大规模迁移而来。在诸葛营世世代代的传说和地方历史文献中,可以看出这里是诸葛亮军队的“安营屯兵”之地,当地的居民是诸葛亮军队南征平定永昌郡后的“遗民”,故这个村子也就被称为“诸葛营”,而明代后来进入此地的汉移民也就称原来的居民为“旧汉人”。诸葛营原不叫“诸葛营”,而叫“凤凰村”,说明此地在蜀汉以前就有汉民居住了。而“汉营”一名,也许是取“蜀汉军队安营屯兵”之意,故称“汉营”。至今,这个村子的百姓还在使用“诸葛营”和“汉营”两个名称。
汉营走马场位于村南沙河旁,为保山古代外八景之一。据说蜀汉军队开到凤凰村驻扎后,便在村南开辟了一个骑射练习场,并在场边建有“观骑楼”,除平时训练骑射外,每年农历三月二十七定为“走马盛会”,召集周边各地骑手和蜀军比武演习,并进行骑术表演。蜀军走后,此习俗一直沿袭,直到明代依然空前壮观。每年农历三月二十七都会举行赛马活动,各民族骑手云集赛马比武,是为‘走马’。人们从远近城乡涌向这里,汉营树起高栏、箭靶,骑手们在观骑楼前一字排开,随着旗帜挥动、一声号炮,骑手催动坐骑,执弓搭箭,一箭中的,欢声雷动。
昔日诸葛营遗址如今变为庄稼地
7月13日,记者走访了诸葛营(汉营),对昔日遗留下来的古镇遗址一探究竟。
令记者感到惊奇的是,昔日古镇遗址如今早已沦为庄稼地,如今的遗址只是一块石碑,上面写着“云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诸葛营遗址,并附有一块简单说明。石碑上的日期是1993年2月立,截止目前已经23年有余,此外还有一块刻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汉庄城址”字样的石碑,背后附有简单说明。在刻有诸葛营遗址的石碑后面有一块类似走廊一样的土地就是诸葛营遗址所在地,在长廊的下面有许多刻有“文物保护界”的小石碑将整条长廊围住。
诸葛营遗址,为汉晋时期古城址,始于东汉25—220年。遗址以城墙为标志,东西长365米,南北宽310米,面积11.6万平方米。城西有外廓,苑围不清,城墙夯筑层次清楚,并有大量汉晋时期的几何纹砖,布纹瓦、卷云纹瓦当等遗物。东汉永平12年,公园69年,哀牢夷内附,保山设为永昌郡,诸葛营遗址为了解这一历史提供了实证。但眼前这番景象却让人大跌眼镜,长廊上种满了庄稼,斜面上也是杂草丛生,难道这就是所谓的诸葛亮遗址?
在村内,记者看见了“保山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汉营东岳庙”,但庙内也是破烂不堪,完全不像样子。
据了解,由于历史因素,现在的城墙遗址土地是80年代生产队分给各家的自留地,涉及几百户人家,所以征地问题复杂且困难。
当地村民对于古城遗址的保护意识不高,当记者问到是否知道这是古城遗址时,村民表示是知道的,但问到为何种满庄稼时村民表示,这是老祖宗留下的田地,是“自家”的田地想种啥种啥。
相关部门给出回应
7月18日,记者采访了保山市隆阳区文物管理所所长段月松。
据段月松透露,保山汉营古城遗址是第一个申报的国保单位,云南省几次考古发现所有地层的包含物特别丰富,通过这些包含物的特征可以断定是东汉时期的古城遗址。目前遗留下的古城墙最宽达18米多,窄的5、6米宽,最高达3米多,矮的2米多(除去已经被挖部分),在当时肯定是一座非常雄伟的城池,到现在整个城池的轮廓都很完整,让人惊叹。
“说到后期的保护,平时我们都专门请人去看管,发现有什么情况就及时通知我们,我们就会去看,去收集一些材料。我们在城墙旁边都栽上了密集的保护界桩,树立了标志碑,就是希望村民知道这个是我们的文物,不要去破坏。但是由于历史的因素,主要的也是土地问题。在80年代我们还没有公布这个城址为国宝级单位时,土地下户生产队就已经将土地分到各家各户去了(自留地),光城墙就涉及到几百户人家。在08年的时候,我们就想先把城墙给保护起来,让群众不要在上面种地、种树,但前提是要先把土地产权收回来,但是产权已经承包到各家各户了,再加之村民对古城遗址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等等,所以文物保护较困难。后来通过我们宣传了以后村民愿意被土地征收,但前提是要让我们拿钱出来买。”段月松这样对记者说。
段月松透露:“最主要的就是土地承包到户的问题,如果想作为大遗址来保护的话,政府必须要下大决心,拿出钱来将土地征收为国有土地,后期保护可以向国家申请款项。这几年我们申请项目,申请到省级时就会卡住了,所以土地征收不了就没有办法很好的进行保护。而且目前我们依然未探索到古城遗址的城门在哪儿,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城池内都是农田,探索起来不方便,村民不允许我们大范围的探索,不让动。所以目前我们只有竭力保护城址的形状,不让它遭到更多的破坏,待到条件成熟时,有资金时再进一步实施相应的修缮、保护措施,包括东岳庙也是如此。”
据了解,区里没有给过该部门修缮资金,目前只能是向省上、国家申请资金(省保级文物向省级申请,国家保级文物向国家申请)。至于市保级文物,目前该单位打算向市级管理部门申请部分资金,其次就是动员群众集资。目前保护情况最差的是区级文物保护,根本原因就是缺乏资金,仅仅靠隆阳区的资金,维持基本工作开展都很困难。
“保山汉营走马古镇(房地产开发)的建设与汉营古城遗址文物保护是否有一定关系”记者问到。
段月松说:“汉营走马古镇,是汉庄工业园区开发的一个项目,它主要是满足汉庄工业园区的工业需求。汉营走马是我们保山的外八景之一,工业园区刚好在汉庄,所以他们就借着‘汉营走马’的文化内涵来开发房地产,即满足了工业园区入住的功能需求外,又将我们的历史文化融入到了他们古镇建筑,可以勾起大家对历史的记忆,让更多的人知道我们有这样一段历史,但是跟我们汉营古城遗址的文物保护没有直接关系。从形式上它与其它房地产不同,相对而言开发还是有意义的,可以说是房地产开发,也可以说是一种文化建设,并不完全是商业化的。”
保山汉营走马古镇·走马“重现”指日可待
7月14日下午,记者采访了保山市博盛投资管理开发有限公司工程经营部副经理赵祖云。
据赵祖云介绍,建设汉营走马古镇的初衷是想把这一整片区做成整个工贸园区的企业直供的配套生活设施,所以选址就选在了工贸园区比较核心的地方。但是仅仅是一个商业配套设施又很单调,保山拥有很丰富的历史,缺一个能把整个保山历史贯穿起来的地方,由于汉营走马是保山著名的外八景之一,所以就以“汉营走马”来命名这个项目,将汉营走马的历史充分融入到该项目中来。
赵祖云介绍说,整个项目分为5大功能区,分别为永昌盛市、乐不思蜀、巷陌人家、文武校场、王侯将相。永昌盛市由超市、汉食府和商业街等组成,吃喝玩乐等设施一应俱全;乐不思蜀是以一个以汉文化为主题的儿童乐园,是整个项目的亮点,建筑将融入汉代的建筑风格,目的是将它打造成滇西规模最大、设施最全、有娱乐性的游乐场;巷陌人家主要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主的创意园区,将保山具有特色的少数民族文化、习俗以及工艺展品和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些东西放在这一片区,建立四大名绣(湘绣、粤绣、蜀绣、苏绣)工作室,还原一些很古老的传统的纺纱织布方式等等;文武校杨是以汉营走马为主题的活动体验区,这一片区很经典的还原了保山外八景之一的“汉营走马”,将是游客比较集中的体验区;王侯将相是以历史、形制为轴线的展示保山文化的主题馆,包括千户侯、万户侯、不韦县衙、永昌郡府和哀牢王府等,重现保山的历史变迁。
“在建筑物上,我们充分体现了历史文物的发掘和保护,都是根据保山出土的哀劳文化、历史文物进行优化然后展现给大众。同时我们也将以前的大铺子(地名)所有现存‘拽梨树’都进行移栽并保护起来了,大概有一万多棵,尽量不破坏到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或建筑。从2015年5月动工以来,存在一系列建设难、选材难、成本高等问题。目前的建设进度处于一期永昌盛世开发中,其中1、2、3、4栋商业街、汉食府、超市都已经基本完工,预计8月底能够完成交工。”赵祖云这样对记者说。
赵祖云说:“做这个项目的时候,对外我们说它是一个景区项目,但实际上它并不是一个纯商业类的项目,更多的是偏向公益。虽然成本高、面积大,但我们对外销售的部分很少,我们更想将它打造成一个保山的文化聚集地,让保山市民可以有这样一个地方去追溯它的历史,去学习一些传统的东西,所以更多的我们是想去传承、去弘扬保山的文化历史。”(通讯员:孙倩 记者 邵维岑)
隆阳区14000元/m²
隆阳区3580元/m²
隆阳区待定
隆阳区4500元/m²
隆阳区待定
隆阳区待定
昌宁县60万元
隆阳区40万元
隆阳区59.8万元
隆阳区48万元
隆阳区64万元
隆阳区23万元